-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04-17 11:27
- 浏览次数:
靖江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打造“1个市级中心+10个镇街工作站+257个村居服务点”三级服务矩阵,通过聚力资源融合,打造服务标杆,实现法律咨询“零距离”、法律援助“当日办”、矛盾调解“不出村”。
一是构建“线上+线下”智慧化服务体系。依托“法治泰州”公众号开通申请线上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审批,方便群众“足不出户”提交诉求。线下通过“送法进社区”“普法小课堂”“夜市普法”等活动,覆盖“一老一幼”、农民工、外卖小哥等群体,2025年开展法治宣传3场次,惠及700余人次。在老年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和农民工聚居村新设法律援助联络点,因地制宜加入法律援助元素,全面提升工作站点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质效,携手靖江市统战部建成我市首个“同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将援、调、诉和法治宣传“四结合”进行有益尝试。
二是搭建“立体+多元”便民化服务网络。整合“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开辟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预约、上门及转交服务,2025年开展法律援助上门服务4件。在全市设立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23个联络点,构建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矩阵群”,全力打造“十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实施“法援惠民生·双鱼爱无疆”公益项目,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该项目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3件,开展公益法治讲座9场次,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人民币105万元。
三是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专业化团队。围绕“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建设工作,推出“靖心援”法律援助服务品牌,确定“法护夕阳”“法润青苗”“靖新援”“靖薪援”四个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人群类案办理,不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内容。完善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准入机制,通过公开招募54名执业律师和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办案资源库,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和服务水平。聚焦船舶制造业、空调配件等支柱产业,整合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等优质资源,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开展“法治体检”20余次,规避法律风险隐患8项。
四是创建“四强”规范化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案件质量管理,推行“一二三”要素式全流程双重质量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强化重点类案办理,针对军人军属、70周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中具有一定敏感性或风险性的案件,个性化制定办理方式和措施,确保案件的处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争议焦点分析,找准案件关键争议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专项培训会,调整优化案件质量管理手段,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全面、高效、规范、有序运行。
五是新建“分类施策+靶向服务”精准化服务模式。分类施援、对症下药,开展“靶向式”维权法律服务,对具有基本文化知识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新业态群体,通过法律救济途径指引、证据取得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的群众,促成受援人诉求先予执行。对遭受虐待或者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老年人主张相关权益的,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指派、第一时间审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以音频资料推送、文艺表演、知识讲座为主要形式,细化服务场景,定制普法清单,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文艺式”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法治文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