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靖江“三个+”擦亮“靖心援”法律援助服务品牌
  •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4-11-27 11:34
  • 浏览次数:

今年,围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靖江市司法局“三个+”全力谋划推进“靖心援”法律援助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惠民作用,提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持续推动全市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发力,“线上+线下”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近日,在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夜市普法”摊位前,一位老人满脸愁容、踌躇不前,经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几年前老人的儿子去世,儿媳外出打工就再也没有回来,去年老人做了手术生活难以为继,唯一的孙女今后该何去何从成了老人最大的心病。面对老人的询问,工作人员耐心答疑解惑,现场留下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方便老人后续咨询问题、申请法律援助。今年,针对“一老一幼”、农民工、新业态群体等困难群体,周密制定“法护夕阳”“法润青苗”“靖薪援”“靖新援”四个专项行动,通过与团市委、学校、总工会等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采用“送法进社区”、开设“普法小课堂”、普法沙龙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接受度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活动通过互联网络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完善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建设,让法治宣传走进“千万家”。2024年,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1场次,惠及中小学生及群众5000余人次。

二是精准施策,“规范+引领”深化品牌服务建设。“我孙女长期遭受我儿子和孩子继母家暴,我儿子说只要他一天是监护人他就有权打她,我上去护孩子,他们就连我一起打,我该怎么办?”近日,一位老人来到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泪眼婆娑地求助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详细询问老人事情的经过,并与村法律顾问、派出所、村委会沟通联系,在得知派出所出具了“家暴告诫书”后,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加快审批,第一时间安排援助律师上门服务、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将保护“一老一幼”落到实处、落在细处。近年来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分类施援,对症下药,开展“靶向式”维权法律服务,对具有基本文化知识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新业态群体,通过法律救济途径指引、证据取得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的群众,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系,促成受援人诉求先予执行。对遭受虐待或者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老年人主张相关权益的,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指派、第一时间审批,加强与法院、派出所、民政、妇联等部门沟通,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今年以来共接待“一老一幼”、农民工、新业态群体等困难群体3127人次,开展法律维权指引服务632次,提供上门法律服务11件。

三是精准管理,“立体+多元”巩固法援品牌效力。“一共五十几个工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现在老板破产跑了,我们一年没拿到工资了,这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电话那头一群农民工焦急地说道。经了解,马桥镇某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现在企业负债累累,工人们辛苦了一年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有结算,现在在镇政府集体上访。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询问了详细情况,认为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后,立马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前往马桥镇政府,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办理法律援助申请。2024年,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将“靖心援”品牌建设与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有机融合,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地域优势,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定期开展“送法下乡”调研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度疾病等困难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转交服务。强化便民窗口规范化管理,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对广大来访群众做好法律服务指引、解答咨询等工作。今年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已接待了22个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涉及农民工260人,涉案金额达543.35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