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靖江市司法局“四机制”扎实推进“警法融合、三所共建”
  •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3-08-29 09:17
  • 浏览次数:

靖江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推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扎实推进“警法融合、三所共建”。

一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司法所、派出所和法律服务所间的信息互通,保持密切联系。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互相通报,做到信息沟通准确及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梳理出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三所”每月联合召开分析研判会,对辖区内基层法治建设、安保维稳、疑难案件、疫情防控等进行分析研判。目前,“三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已建立,为推进“警法融合、三所共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建立矛盾协同调解机制。“三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优化公调对接机制下调解模式,组织基层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结合“情、理、法”,共同开展说服、疏导工作,形成整体合力。组织司法所干警、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度介入110接处警过程,提高调解工作专业度。对于部分治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赔偿纠纷,协助判断案情、准确定性、精确测算赔偿。对于民间纠纷,通过对当事人进行法治宣传、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方式及时就地化解,实现“案结事了”。对调解不成或不适宜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

三是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合作机制。建立由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调解员等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全面入驻村(社区)法润民生群、网格群、企业服务群,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三所”共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举办法律服务惠民活动,定期组织公安民警、司法干警、基层法律工作者“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家户户”,开展“面对面”法律课堂,以案说法、形象生动地为群众进行法律咨询解答,切实将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四是建立特殊人员管理教育协作机制。开展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时,司法所充分征求派出所意见,准确出具意见建议,联合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宣告教育、季度评审、解矫教育等。派出所社区民警、司法所干警、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是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小组的重要成员,构建畅通联络渠道,司法所和派出所定期通报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教育工作情况、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情况,及时交换特殊群体人员信息,每月底对特殊人群情况开展分析研判,做到分类处置、全程跟踪、个性帮教,协同提高信息收集、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司法所和派出所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和定期走访,切实做到辖区内特殊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提升特殊人员监管质量,有效防范重新犯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