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靖江市司法局推进人民调解员协会实体化运行
  •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3-12-12 10:21
  • 浏览次数:

靖江市司法局强化整体布局、细化清单任务、深化队伍引育,推进人民调解员协会实体化运行工作,实现人民调解工作系统化运行、多元化融合、集约化解纷,推动人民调解员积极融入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格局。

紧扣调解题眼,精细构画协会实体化“布局图”。一是理顺组织架构,建好协会运行“指挥部”。全盘谋划,研判建立“1+4+3+7”协会日常运行基本框架,推荐7名涉及纠纷较多的相关市直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兼职理事。统筹协调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受理分流、案件指派、信息反馈“一盘棋”的内部纠纷调处体系。二是健全联动机制,配好协会运转“润滑剂”。推进调解资源集成化,与公安、法院、信访等7个部门协商建立互通、互商、互联的工作对接机制,打通调解力量地域界限,进行区域联动,横向构建“多调联动”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基础保障,备好协会运作“工具箱”。拓宽经费保障渠道,设立协会基金,归集工作区域,配置现代化办公设备,依法依托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协会日常运行经费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开拓调解格局,精致设计协会实体化“任务书”。一是立足职能定位,把准解纷止争“定盘针”。突出协会统筹职能,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聘请法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人员,设立12人专家指导组,对标全市重特大疑难纠纷化解,开展“一事一议”。二是靶向基层治理,开出源头预防“处方药”。关口前移,发挥村(社区)网格调解员前端感应和网格事务的处置作用,加强纠纷排查与隐患预警。积极发挥法律顾问资源优势,开展村务体检、法治宣传、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等工作,做到源头预防。近年来,累计开展排查8478次,预防纠纷6952件。三是发挥头雁效应,打造品牌调解“万花筒”。整合区域人文特色,探索挖掘一批“小而精、专而细”的草根性品牌调解工作室12家,如“马大姐”家事纠纷调解室、“钱旭平”多元纠纷调解室、“有事好商量”调解室等,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今年累计调处纠纷354件,成功率100%。

注重调解成效,精心培育协会实体化“主力军”。一是推进社会化。契约化方式引入社会力量,统筹心理学家、教师、警察、医生等专业力量,培育256名以村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社会第三方参与调解。发挥公益解纷联盟作用,市179志愿者协会、市“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市星火志愿者协会等多家具有调解功能的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化解矛盾纠纷96件。二是推进层次化。规范人民调解员初任、年度培训制,采用“系统+专业”“线下+线上”等培训方式,全线提高调解员整体业务水平。同时推进调解员等级评定,目前全市共评定一级调解员25名,二级调解员44名,三级调解员166名,四级调解员236名。三是推进辐射化。推进“巡回调解”,变“定点服务”为“上门服务”,从“定点”调解转变为协会牵头、多部门协调、专业人士参与的“组团”调解,达到调处一起、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参与调处纠纷11387起,调解成功率达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