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3-11-23 09:50
- 浏览次数:
靖江市司法局始终将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瞄准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在细微处用力,通过打造微阵地、做实微服务、定制微清单、提供微关爱、查摆微问题“五微工作法”,探索法律援助普惠民生新形式新路径,激发法律援助新活力。
一是打造“微阵地”,拓宽平台聚人气。聚焦法律援助阵地建设,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7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和10家法律援助联络点为依托,“点线面”形成市镇村三级自上而下援助阵地“矩阵群”,提升法律援助覆盖率,打造家门口的“十分钟法律援助圈”。以音频资料推送、文艺表演、知识讲座为主要形式,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文艺式”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用法治浸润百姓心田,使法治文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有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走进生活深入民心。2023年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9场次,惠及上万名群众。
二是做实“微服务”,贴近实际接地气。坚持“实体、网络、热线”三位一体,形成跨时空“全流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三全”服务标准,重点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等弱势群体,统筹名优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等各类资源,定期提供各类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等服务机制,发放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帮助居民群众解决遇到的法律困惑和问题,使“接地气”的法律服务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市援助中心共组织上门服务21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621人次。
三是定制“微清单”,创新宣传采灵气。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有其不同的群体特征与法治需求,聚焦特殊群体的高频法治需求,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按需供给倾力制定“法律援助普法清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将40名“名优律师”按照性别、擅长诉讼领域、从业时间等因素细分为4个“法律援助宣讲团队”,由中心按区分单,强化法律援助律师责任意识,加强和丰富宣传平台与载体,变“群众期盼”为“群众点赞”。加强“法治泰州”公众号中法律援助线上申请平台的推广使用,启动线上全流程申请在线审批,实现群众“足不出户”诉求表达渠道数字化、信息化升级,今年共提供线上审批、咨询解答275人次。
四是提供“微关爱”,厚植情怀强底气。 以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人社局、斜桥法庭工作站为平台,将开展关爱服务行动与“法援惠民生”民生实事项目有机融合,用心、用情关爱服务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通过启动“法援惠民生·双鱼爱无疆”项目,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援助中心与妇联、工会、人武部共同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军营”“新就业群体普法”等针对特定群体的法治宣传活动,真正将关心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困有真帮。2023年双鱼爱无疆项目共接受群众咨询121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办结1件。
五是查摆“微问题”,把好方向添锐气。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品质,秉承听民意、观民情、纳民意、解民急的“四行”服务理念,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与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行政诉讼、法院、公安形成“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探索“网格+法律援助”新路径,实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让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使法律援助更加有温度、有广度、有力度。探索建立法律服务“吹哨报到”机制,将问题发现摆在前,变诉讼“末梢”为预防“前哨”,以“十分钟法律援助圈”实现“服务零距离”,就近就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多部门矛盾排查21次,成功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7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