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07-01 15:26
-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海陵区司法局立足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痛点,围绕排查整治、联动共治、多维宣传集中发力,构建起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区域和谐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全域排查整治,筑牢风险防控 “防火墙”。构建“常态巡查+节点攻坚” 双轨排查机制,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对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路段开展 “地毯式” 隐患排查,协同相关部门完成交通设施隐患整改。在中、高考等重要节点,针对村(社区)、企业等开展交通安全劝导行动,重点整治未佩戴电动车安全头盔、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驾乘不系安全带等6类高发违法行为。聚焦网约车、出租车、货车等新业态领域,围绕车辆运营中易出现的恶意竞价、跨区经营、违规载客等矛盾点,定期梳理突出矛盾,建立动态台账,从源头降低纠纷发生率。
二是强化联动共治,打造高效解纷 “快车道”。成立海陵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下辖的海陵大队和苏陈中队设立调解工作室并配备6名专职调解员。创新实施线上线下分类处置模式。对轻微事故快处快赔,依托线上平台推行“拍照上传—在线定损—快速理赔”全流程线上处理。针对复杂或重大车损事故,建立交警、保险、司法“三方联调”机制,适时引入“协商+调解”智库团队力量,双线攻坚,实现疑难纠纷高效化解。通过规范流程衔接,统一鉴定申请、保险核查等工作标准,今年以来累计化解道路交通纠纷947件,调解成功率100%,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
三是创新多维宣传,织密安全意识 “防护网”。秉持主动预防理念,基层司法所联合各镇街、村(社区)深入一线开展流动普法宣传。组织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使用方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违法变道、闯红灯等易引发事故纠纷的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红黄线”,尤其在春耕农忙时期重点宣传“三轮车斗不坐人、货车车厢不载客”等法律规定。创新开展“沉浸式普法课堂”,通过模拟交通事故调解现场、组织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法律条文剖析责任归属,切实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