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靖江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4-10-23 08:59
-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省厅、市局关于着力加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的要求,靖江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服务需求,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一老一幼”、农民工、“两新”等重点群体,打造“靖心援”法律援助品牌,启动“四个子品牌”专项行动,以品牌建设引领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聚焦未成年群体,“靖心援·法润青苗”助成长。组织优质法律援助资源成立“未成年人法援帮帮团”,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全流程质量监管,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针对未成年人因家庭暴力、虐待、性侵等严重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益的案件,设置“青少年维权岗”,开放未成年人维权绿色通道,推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努力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零距离”“零延时”。探索由“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反向延伸的前置性法律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实体+网络+热线”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靖心援”品牌共组织开展“送法进学校”法治宣传活动3场次,惠及全市200余名中小学生。
二是聚焦“两新”群体,“法援惠民生·靖新援”维权益。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特点、出行规律,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靖小蜂驿站”、青年之家等服务阵地为依托,打造集法治宣传、红色教育、舒心歇脚、续航补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援助联络点,就近就便受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申请,筑牢有温度、接地气的援“新”阵地。组织40名“名优律师”“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成立“法援惠民生·靖新援”法律援助志愿团队,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主动倾听“新”声音,把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帮扶等服务积极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微心愿”。与人社局、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动协调保护机制,依托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举措,共同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维权难题。今年已开展公益法治讲座2场次,惠及“两新”群体100余人。
三是聚焦农民工群体,“法援惠民生·靖薪援”护发展。与人社、信访、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创新设立农民工讨薪案件引导分流机制,构建“全覆盖、无死角、不遗留”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强化定纷止争“诉调援”全领域闭环机制。采取“援调对接”工作模式,完善法援“1+N”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持续破除维权信息壁垒、距离限制、心理顾虑,高效化解农民工讨薪纠纷,使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严格遵守法律援助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条例的规定受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以农民工群体诉求为核心理清欠薪案件焦点和法律风险,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指派有经验的律师进行承办。已办结案件实行案卷提交初查、同行复查、中心再查的“三查制”,全方位提升办案质效。2024年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已接待处理了16个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涉及农民工201人,涉案金额达335.75万元。
四是聚焦老年人群体,“靖心援·法护夕阳”保平安。与老龄协会携手共建3家老年人法律援助联络点,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律援助十分钟服务圈”,“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状法律援助新格局。将工作站点服务与辖区党建品牌项目相结合,在“小区开放日”开展夜市普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援助申请转交等服务,让有需要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聚焦新时期老年人法律服务新需求,积极推行“上门办、立马办、预约办、点援办、先行办、24小时办”的“6+N”工作措施,灵活制定个性化法律援助方案,通过“承诺制+容缺受理+点援办理”等方式,有效解决困境老人的“急难愁盼”。今年全市已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法律援助服务15人次。